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,学名文,字德明,号日新,后改号逸仙,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,“中山”因而得名。
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10岁入村塾读书,12岁到檀香山读书,17岁时回国。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。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、香港学医。毕业后,在澳门、广州行医,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。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,遂再赴檀香山,创立兴中会,提出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国,创立合众政府”的主张。
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,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,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。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,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,得到各省响应,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,是为著名的“辛亥革命”。
1912年元旦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。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,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。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,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“二次革命”反袁。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。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。
1917年,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,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,被推举为大元帅,开展护法运动。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,担任总理。1921年,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,孙中山就任大总统,再举护法旗帜。1923年,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,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,复任大元帅。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,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,以推进国民革命。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改组了国民党,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。同年秋,冯玉祥发动“北京政变”,孙中山应邀北上,共商国是。1925年3月12日,因肝癌不治,逝世于北京。 - 来源自客家人@马来西亚 (Hakka Malaysia's)
邓小平(1904~1997),四川广安人。1904年8月22日生。原名邓先圣,学名邓希贤。他是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,中国共产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,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。
邓小平出世二百年以前,邓文明的祖先从华南移居四川。他们本是客家人。客家人是汉族的一部分,原居住在中原,后来迁移至南方,在这之前的几个世纪里,他们的情况还是神秘的。客家人所讲的方言和所保持的风俗习惯,与中国南方当地的其他汉族人和非汉族人都不同,然而,邓家或许在迁至四川前就已经放弃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,到了18世纪初更加可以肯定。因为此时邓家出了一位名人,他在朝廷里做了大官。这个人叫邓时敏,在乾隆时当过翰林、大理寺正卿。1774年邓时敏告老还乡。他死后不久,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村口建起了一座牌坊,上面雕刻着皇帝的御笔,这个村子从此就改叫牌坊村了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这作为邓小平的罪状,村子被改名为反修生产队,牌坊也被捣毁。尽管后来村子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,但牌坊却没有重建。- 来源自客家人@马来西亚 (Hakka Malaysia's)
胡耀邦(1915年11月20日—1989年4月15日),湖南长沙浏阳人,生于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,中华人民共和国、中国共产党前领导人。
1929年,胡耀邦在浏阳中学读书的时候,秘密加入共青团。
秋收起义时参加革命,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曾在党内担任多项职务,文化大革命后成为中国高层领导人之一。
1980年2月至1987年1月,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,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主席兼总书记。胡耀邦作为中国改革派曾经是邓小平的亲密政治伙伴,是邓选定的第一位接班人。组织真理标准讨论和推动主持平反冤假错案,被认为是胡的两大功绩。由于邓指责胡耀邦应该对1986年学生运动的失控负责,1987年胡耀邦被迫辞职,两年后的1989年4月15日去世。 - 来源自客家人@马来西亚 (Hakka Malaysia's)
胡文虎是一位客家人,原籍福建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。其一生映照了“客家子弟不平凡的一生”这句话。 1882年生于缅甸仰光。早年随父学医。 1908年继承仰光永安堂药铺。以生产虎标万金油致富。后迁新加坡,在东南亚和国内广设分店,遂成华侨巨富。热心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,捐资援建国内多所学校、医院、赈济贫民。在海外创办和捐助的华侨学校达40多所。 1930年,向国民政府提出捐资350万元,在全国兴办1000所小学,已完成300多所,后因抗战爆发,600多所未建成,余款由国民政府用去购买救国公债。 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办《星洲日报》,1931年7月10日在汕头创办《星华日报》,1935年9月1日在厦门创办《星光日报》,1935年9月11日在新加坡创办《星中日报》,1940年在新加坡收购《总汇报》,1938年8月1日在香港创办《星岛日报》,同年8月13日创办《星岛晚报》,同年11月11日创办《星岛晨报》,1939年元旦在槟城创办《星槟日报》。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,星马香港沦陷,星系报纸被迫停刊。抗日战争期间,胡文虎任国民参政会华侨代表,日本占领香港期间,担任香港华人协会主席。抗战胜利后,先后恢复战前各星系报纸。1947年10月在福州创办《星闽日报》,1951年元旦在曼谷创办《星暹日报》,不久又增办《星泰晚报》,1948年在香港创办英文《虎报》,1950年7月在新加坡创办星洲英文《虎报》。还在香港兴建有名的“虎豹别墅”。 1938年获OBE勋衔。 1954年在檀香山病逝。- 来源自客家人@马来西亚 (Hakka Malaysia'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