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pril 10, 2011

放河灯

客家人做白好事时“放河灯”的风俗由来已久。

古代中原的汉人认为,有德行的人去世后,他的灵魂会漂渡到西天的净土国去,于是便产生了老人去世之后,亲属为其“放河灯”的祭祀风俗。

出殡前,亲属们为仙逝者“放河灯”,是想让死者的灵魂能安稳地渡过大江大海,从而平安地漂渡到西天的圣地。祭祀者折了许多仙船(纸灯船)点上灯火放在水里,为死者的“坐船”护航照明。他们在河畔杀鸡杀鸭,然后与煮熟的米饣果酒菜等食物,一道抛撒到河里,那是给为死者护航的“船夫”们送去的粮食和菜肴,请他们为死者的航船好好服务。


“放河灯”的祭祀仪式一般都在黄昏时刻举行,无数只纸灯船伴随着《慈航曲》,漂悠在苍茫的水面上,恰似一支支爝火在碧波上踏浪游行,流光溢彩,一派仙国韵致。

“放河灯”的祭祀仪式花销较大,只有大户人家才会举行这种祭祀活动。

客家人放河灯的民俗,是古代的中原汉人崇宗敬祖的朴素情感派生出来的一种祭祀礼仪,它是客家人崇宗敬祖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,这也是“放河灯”的民俗承传至今仍然没有消亡的原因。 (信息来源: 江西兴国网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