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的土楼——梅林和贵楼。 建于清雍正十年(1732年),距今已有200多年,共5层,高21.5米,每层28间,共140间。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,65厘米 口径的梁材780根。令人称奇的是,这座楼建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,就像一艘大船飘浮在海上,虽历经200多年仍巍然屹立。
最大的土楼——书洋顺裕楼。建于1937年,外廊直径86米,每层72间,4层计288间,楼中又有80间,共368间。背山面水,气势恢宏,有“王中之王”的盛誉。
最小的土楼——南坑翠林楼。位于南坑镇新罗村,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内墙直径只有9米,比永定湖坑的如升楼小了8米,3层36间。
保护最完好的土楼——梅林怀远楼。始建于清宣统元年(1909年),直径38米,高4层14.5米,共136间。楼内雕梁画栋,佳联成对,读来回味无穷。处于核心位置的“斯是室”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,精巧秀气,古朴天然,置身其中,仿佛有朗朗书声。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、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。
最奇特的土楼——田螺坑土楼群。由一座方形土楼(步云楼)、一座椭圆形土楼(文昌楼)和三座圆土楼(和昌楼、振昌楼、瑞云楼)组合而成,布局合理,疏密得体,错落有致,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,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,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。
抗震力最强的土楼——环极楼, 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,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,据县志记载,1918年2月13日(民国七年农 历正月初三日)永定发生7级大地震,附近田里的泥浆水喷起几丈高,楼顶的砖瓦几乎全被震落了,余震数次,共计十余分钟,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、四层厚墙被震 裂,裂口近20厘米,长近3米一尺多宽。可是地震过后,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,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,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,而整个楼体安 然无恙、巍然屹立。
花萼楼
大埔县大东镇联丰大丘田村的土围楼花萼楼,建于明朝万历36年(公元1608年),楼高3层11.9米,建筑面积3525平方米,内外三环连为一体,共有 210个房间。花萼楼设计精巧,风格独特,内涵丰富,为广东省现存规模最大、保护最完整的土围楼,2002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